为展示嘉兴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最新成果,尝试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解决教学关键问题,探索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新路径,一场围绕“用项目化学习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于10月20日-21日在平湖市城关中学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嘉兴教育学院主办、平湖教师进修学校协办,嘉兴市各县市区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员担任评委。来自嘉兴市初中社会·法治学习共同体高研班全体学员和平湖市骨干教师代表共同观摩学习。
【八位选手同台竞技】
来自嘉兴市各市县区的老师们围绕“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意义,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这一主题展开了项目化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利用项目化推动学生探索,在各做探究中构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的动力。
来自桐乡振东中学的王菲老师以“寻找乌镇的味道”为主题,通过探究思想交汇中的乌镇力量,国际聚焦下的乌镇和寻找乌镇的味道,使学生理解世界文化对乌镇的影响,从而以小见大,感受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初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来自平湖市文涛中学的柯玲娜老师以“中山陵”为特色课题,开展项目化研究,探索其背后的历史深意。在问题链的驱动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沉浸式感悟在世界潮流下,激起对新道路探索的勇气和决心。
来自秀洲实验学校的罗蒙老师通过三个项目化任务从古代中华文明的西传,到近代西方文明的东渐,到当代共享文明发展成果,学生将已有知识通过项目主体进行碎片化整合,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海宁硖石中学的陈晓佩老师以中华文明内向包容为主线,以铁路文明为切入口,通过项目化任务促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学习借鉴西方近代文明的态度、过程及意义,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关键问题。
嘉一中实验经开学校的徐利忠老师通过“一粒种子的力量、两种文明的较量、交流互鉴的器量”层层深入推进,借助项目化学习活动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集体交流,群策群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即充分展现交流与互鉴的力量。
嘉善县四洲中学的贺莹老师以“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生平为线索,通过驱动性问题,创造高阶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使学生积极启动思维,通过访谈、文献调查、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嘉一中实验的沈莉莉老师通过马嘎尔尼家族的中国故事,将盛世?;徒嬲奈;嗳诤?,从中学西传,到西学东渐,再到如今的交流互鉴,以人物为线索,串联历史,探讨人物背后的文明交流。
海盐县武原中学的施晓雅老师通过挖掘地方资源来感知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就地取材,将地方资源与教材有机整合,拉近现实与历史的学习,为学生的体验学习提供平台,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家乡,增强乡土意识,涵养家国情怀。
【展示课同样精彩】
随后由城中青年骨干教师毛婧芸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毛老师以“文明交流互鉴之西学东渐”为主题,灵活运用课堂活动,通过构筑适合学生探究的项目化探究主题,让学生在主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和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城关中学的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合作,将学习过程和结果可视化,形成了许多项目化课堂学习成果。
【以赛促教共努力】
本次优质课评比采用现场评委打分进行评比,结合选手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合计,最后由嘉兴市历史与社会教研员康益明老师宣布了本次优质课评比的结果,获得一等奖的王菲老师、徐利忠老师、沈莉莉老师和罗蒙老师进行了当场说课。最终,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的徐利忠老师荣获得综合成绩第一名,代表嘉兴市参加浙江省社会优质课评比。
为期两天的教学评比活动展示了我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的成果,通过使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解决教学关键问题,并探索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新路径。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我们将会越来越熟练运用项目化学习的工具,来达成课堂教学中的素养落地,真正让课堂做到有轻负高效。